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侨务工作 > 华文教育

中华文化的传播使者

来源:

日期:2021-06-22 20:09:00

打印

字号:[]

分享:

  按:为提升海外华文学校教学质量,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每年选派国内优秀教师到海外华校任教,该项目称为外派教师。多年来,我省在该项目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了激发外派教师工作热情,总结海外教学经验,我办鼓励引导外派教师将教学感悟和经验做法进行总结,形成交流体会,由我部整理审核后在统战部网站、《统战纵横》等平台上刊载交流,以期共同促进外派教师工作高质量发展。

   

  2019528日,当我再次踏上千岛之国这片神奇的土地,内心平静而又喜悦,也开启了新一轮外派任教生活。迈进熟悉的校园,驻足在芒果树下,面对篮球场上“巴西市中华书院”火炬形校徽时,迎面跑来一群熟悉的面孔,那一张张充满着憧憬的笑容,与我一一热情拥抱时,我的心早已被温暖融化。

  巴西中华书院是一所有着87年建校史的完全中学,从幼儿园到高中。1932年奠基,地处大岷区老城区。左临EDSA繁华枢纽城市,右临世纪花园酒店,前面是经贸金融中心玛卡蒂,后面是亚洲购物中心。被一片繁荣景象包围的老城区的人们不紧不慢的慵懒自在的生活着,亦如那断壁残垣,依然可见西班牙时代的贵族遗风。这所学校也像老城区一样,在没有校长的情况下,由中文主任、英文主任、总务主任慢慢悠悠的管理着,却也井然有序。

 刘杰老师(最右)与学生

  巴西中华书院走过了辉煌的历史。曾经学生人数多达两千多人,教室都不够用。而如今中小学学生不到六百人。每每听到老教师们怅然若失的感慨,内心也思绪万千,希望能把国内的先进教学理念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分享给他们,但要想得到认同与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这里的学生缺乏励志教育,对人生目标和理想很茫然。他们喜欢美食,喜欢玩乐,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等一下”,一切都得等他们吃完、玩完才能进行正常的教学,导致课堂的有效教学大打折扣。学生普遍华语基础较弱。

  我的教学任务是担任中四班华语教师及班主任,并教授听力、艺术、作文等课程,同时担任中三会话课、中一阅读课的教学任务,每周共有15节课。中四华语、中三会话、中一阅读,三个班共计90人。除了自己本班以外。其他两个班我虽然不是班主任,但我也快速记住学生们的中英文名字及自然情况,我觉得这是拉近与学生距离的唯一方式。有的学生自己记不住自己的中文名字,尤其中一学生,我就反复的让他们在黑板上写自己的名字,并帮助他们设计自己的中文签名,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教授中三会话时,适当的拓展,加入古诗词背诵,中国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八仙过海”,“鲤鱼跳龙门”等,来提高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甚至鼓励中文和英文比较好的同学配合讲解翻译,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学期内举办中英文故事趣味比赛,加强同学们学习中文的热情。

刘杰老师(最右)与学生 

  在中四班,把学生们分成五个组,每组由一名组长(也是班长,开学初我选任了五个班长)各司其责,负责帮助组内成员完成学习任务,带领班级同学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学习风气逐渐浓厚。艺术课在完成集体编绳、折纸教学后,还教学生们练唱中国歌曲《隐形的翅膀》《朋友》《朋友别哭》等,并把《朋友》做为他们的毕业歌。在特定的节日里购买笔墨纸张,教授他们学写中国书法,写“福”字、春联,潜移默化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最难上的课是作文课,一要求学生们写作文就说头疼、很难。我就先从逐字造句开始练习,然后再把句子联系起来,一点一滴慢慢积累成文。

  外派教工作繁重,苦乐参半。尽管如此,我还是感到自豪。课堂小天地,传播中华文化是个大课堂,在这个大课堂里我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而是我们的国家。从长远的意义来看,我们是中华文化的传播使者,是在异国他乡默默耕耘的华教人。

 

  作者:刘杰,吉林石化工程学校语文教师。20175月至20205月外派菲律宾任教。先后在怡朗华商学院、巴西中华书院从事华语教学工作并担任中文班主任,此外还承担作文、书法、歌唱、艺术等课程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