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新益·宝贝回家”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
来源:
日期:2020-11-24 01:33:00
分享:
来源:
日期:2020-11-24 01:33:00
分享:
一、基本情况
“新益·宝贝回家”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位于吉林省通化市“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该基地以“新时代、新阶层、新力量、新担当”为工作原则,围绕“宝贝回家”公益事业,坚持抓党建引领、汇聚人才、教育培养、服务社会,积极打造实践创新品牌,团结引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为助力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
二、基地建设情况
按照“组织起来”的要求,建设“新益·宝贝回家”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搭建新的社会阶层发挥作用的平台载体。
(一)按照“六有”标准,建立规范完善的组织体系。一是发挥社会组织党组织作用,强化统战意识,通化市委统战部结合实际,坚持高起点谋划,通过“党建引领+统战融合”,发挥“宝贝回家”党委战斗堡垒作用,强化红色引领,增强凝聚力,“宝贝回家”党委书记秦艳友被评为全省“双强”党组织书记。二是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深入开展了“新阶层·心向党”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三是打造“1+4+N”活动品牌,组织开展法律援助、文艺创作、宣传推介和网络助力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四是建立骨干人员数据库,建立40名新阶层人士骨干人员信息库,以典型代表人物示范带动全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健康成长。五是强化实践基地条件保障,市委统战部牵头协调,向市委市政府报告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情况分析报告》,争取到200平方米的固定活动场所和10万元专项建设经费,有力保障了实践创新基地的硬件建设。六是健全规范工作制度,创新基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探索建立党委领导、依法管理、社会化运行的运作模式,实现从统管包办到服务指导的转变。
(二)完善“四项机制”,搭建“四座桥梁”。一是搭建调查研究的“飞渡桥”,建立信息收集与研判机制,结合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队伍建设实际,围绕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进行系统研究,进一步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思想引领工作。二是搭建沟通互助的“立交桥”,建立联系沟通机制,建立“通化市新阶联会员汇”微信群,不定期在群内发送党和国家的理论政策方针及新阶层工作相关政策,及时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保持沟通交流。三是搭建凝聚共识的“同心桥”,建立多元参与机制,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与实践创新基地的各项工作。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纳入“宝贝回家”常态工作中,签订服务协议,明确服务事项和职能,并定期按照“坐班制度”进行坐班。四是搭建健康成长的“直通桥”,建立作用发挥机制,组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形成建言献策“益智盟”,围绕党委和政府重点工作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
三、活动开展情况
(一)作用发挥引领发展“新”方向。充分发挥实践创新基地的平台载体作用,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团结、组织、引导工作,增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归属感。一是夯实“同心圆”思想基础。依托实践创新基地,组织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专题会议和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的线上线下专题培训,同时对《民法典》进行解读,更好凝聚思想共识。二是夯实素质提升的培训平台。在市委统战部的支持下,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按照不同群体特点,分领域开展专题讲座、职业人才沙龙、学习交流等,提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三是夯实红色文化的教育渠道。依托通化市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将实践创新基地与红色资源深度融合,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东北抗联精神和杨靖宇精神专题解读,弘扬革命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二)特色鲜明塑造活动“新”品牌。打造“1+4+N”活动品牌,即围绕“宝贝回家”这1个中心,组织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新媒体从业人员这4类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开展N项志愿服务。一是开展了反拐寻亲志愿服务。依托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互联网+打拐”新模式,成立了“反拐寻亲服务团”,共同打造“全民总动员”“全民防拐”的良好氛围。依托“宝贝回家”网站聚集起全国30余万名志愿者,已累计帮助6000余个家庭团聚,帮助走失被拐儿童3305人。二是开展了“宝贝守护”反拐活动。实践创新基地与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联合开展“宝贝守护计划”,儿慈会提供活动经费8万元,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儿童安全反拐宣传活动100场,此项活动的开展推动了通化市新阶联“项目化”运行模式的探索,也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提供了服务社会、助力公益的平台。三是开展了防拐宣传公益活动。筹划拍摄系列防拐宣传视频,积极动员文艺创作者承担起从剧本创作到选角、拍摄、后期制作等一系列工作,并在实践创新基地开展宣传活动时同步播放。同时发挥新媒体人士作用,依托新媒体平台,传播正能量。四是开展了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成立法律援助服务团,定期在实践创新基地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并在“与法同行”节目中直播解答法律问题。五是开展了助力创新创业宣传活动。鼓励职业经理人助力创新创业,围绕行业特征助力高质量发展,同时组织在外职业经理人特别是通化特有的30万全国闻名的医药产业营销大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宣传活动。
(三)爱心助力彰显时代“新”担当。开展爱心助力公益活动、乡村振兴和疫情防控,在思想引领、公益事业、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中发挥先锋作用。一是助力公益事业。组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成立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法律服务团,开展公益普法宣传、法律援助、复工复产法律信息等志愿服务。二是助力脱贫攻坚。开展“统一战线助力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倡议活动,参与助农行动,充分利用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平台的影响力,与有产品推广需求的乡村进行合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三是助力疫情防控。新冠疫情发生以后,发挥实践创新基地汇聚新力量的优势作用,向全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出倡议,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捐款捐物达30.58万元。新媒体人士利用网络平台每天为网友分享官方发布的疫情信息及复工复产有关政策,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组建了志愿者车队为医护人员提供全天候免费接送服务,文艺工作者利用网络平台举办了抗击新冠肺炎主题书画作品展。我市新阶层人士携手战“疫”情况在搜狐、新浪、吉林融媒体中心等多个媒体平台进行了报道。
四、工作成效
(一)通过高站位谋划,实践基地实现“建起来”。市委统战部坚持把推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重要突破口,市委统战部领导多次到实践基地进行调研考察,提出要按照“抓点示范、以点带面”的思路,开展好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工作。在此基础上,“新益·宝贝回家”实践创新基地突出“找得到、联系紧、服务实、作用好”,建设成为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创新、凝聚联谊、沟通交流的高水平载体和团结联系的崭新阵地。
(二)通过高效能运转,实践基地实现“用起来”。在实践创新基地建设运行中,市委统战部提供政策和业务指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协助落实,“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提供活动支持,研究重点活动安排、解决重难点问题,从政策、举措、力量、场所、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切实把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成为了凝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重要阵地和展示工作成效的重要窗口。
(三)通过高标准推进,实践基地实现“活起来”。实践创新基地坚持紧扣中心、服务发展大局,切实与思想引领紧密结合,实现学习教育活动在实践创新基地蓬勃开展,激发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与统战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党建+统战+基地”的工作模式,开辟统战与创新创业共同发展的建设新路径。与建言献策紧密结合,定期依托实践创新基地召开“统战联新”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102份,征集意见建议83条。与履行社会责任紧密结合,在实践创新基地定期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组建“反拐寻亲服务团”“法律志愿服务团”“脱贫攻坚助力团”等,将实践创新基地打造成为了通化特色的实践新品牌。
全国人大代表、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理事长张宝艳任实践创新基地负责人。
依托实践创新基地,开展助力抗击疫情行动。
依托实践创新基地,组织新阶层代表人士召开座谈会。
友情链接